上海电视节观察:摆脱短剧焦虑,长剧精品化进行时
日期:2025-06-30 20:37:36 / 人气:3
在上海六月的梅雨季里,电视节的召开成为影视行业聚焦点。当时尚圈围绕流量明星带货力议论纷纷时,影视从业者已将目光投向 “大剧储备” 与 “长短之分”,这些话题映射出当下内容市场的真实生态与发展趋势。
头部资源争夺战,打响行业卡位战
如今的影视市场,头部资源争夺战愈发激烈。腾讯视频提出的 “五大链接”,不仅是寻求 “确定性” 的策略,更彰显其绑定行业优质资源的野心。爱奇艺、优酷同样不甘落后,纷纷在争夺头部资源的赛道上发力。爱奇艺 CEO 龚宇强调持续布局头部精品,优酷通过海纳国际青年导演发展计划、春苗编剧计划,为平台注入新的创作力量。
从知名导演的合作动向,便能看出头部资源竞争的激烈程度。辛爽凭借《隐秘的角落》在爱奇艺打响名声后,《漫长的季节》转而与腾讯视频合作,再次收获高口碑;许宏宇执导的《异人之下》在优酷成为黑马,今年腾讯视频便一口气公布与他的五个合作项目。同时,林玉芬、郑晓龙等老将依旧是行业的 “压舱石”,他们执导的作品无论是已播的《无忧渡》《藏海传》,还是待播的《莫离》《造城者》等,都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。
平台对主创价值的重视逐渐超越流量逻辑,不再盲目追逐流量明星,而是将重心放在绑定王家卫、辛爽等创作大脑,以及《文城》《主角》等严肃文学 IP 的影视化上。这种转变意味着行业正从 “流量博弈” 向 “品质竞争” 过渡,项目总量的减少,实则是内容价值的重新排序,正如腾讯在线视频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娟所说:“虽然项目总量在变少,但是精品需求永远在。”
长剧破局,探寻精品化之路
“长剧 VS 短剧” 的讨论贯穿电视节始终。经历了短剧的蓬勃发展与长剧的市场波动,行业对二者关系的认知发生转变,“长剧与短剧并非二元对立” 成为共识。汪俊导演在创作《蛮好的人生》时,主动学习短剧优势,加强情节密度、强化戏剧张力、加快戏剧节奏,最终收获观众好评。编剧高璇也提出,长剧编剧应学习短剧的快节奏、浓烈情感与极致情节,以适应受众审美需求。
长剧的价值在于其叙事的深度与广度,《三体》的宏大世界观、《山花烂漫时》的深刻内涵,这些复杂表达是短剧难以企及的。但长剧的突围不能仅依赖自身不可替代性,而是要融合长短优势,形成新的创作逻辑。用短剧的节奏吸引观众眼球,用长剧的深度留住观众的心,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,既有意义又有意思,这便是长剧在碎片化时代的生存法则。
从平台的布局来看,长剧与短剧并非零和博弈,而是内容消费场景的细分。腾讯视频表示将持续投入横屏剧,同时动态增加对竖屏剧的投入,形象地将横屏剧比作 “品大餐”,竖屏剧比作 “吃快餐” 。市场数据也显示,2025 年横屏长剧总时长基本持平,横屏短剧与竖屏剧均有不同程度增长,这表明平台致力于让留存的长剧成为精品,适配观众对长篇幅内容的期待。
上海电视节透露出的行业趋势,让我们看到影视行业正在摆脱对短剧崛起的焦虑,坚定地迈向长剧精品化之路。当平台与创作者聚焦内容本质,学习优势、坚守特色,行业终将穿越发展周期的迷雾,迎来更加注重内容品质的未来,正如梅雨季过后,总会迎来拨云见日的晴空。
作者:门徒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《潮》荣获第 12 届浙江电影 “凤...06-30
- 乔振宇、何泓姗、邢昭林等 邀您共...06-30
- 张婧仪新剧《焕羽》实惨,压抑的...06-30
- 傅首尔与儿子合拍,瘦了有20斤状...06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