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聊斋:兰若寺》:在古典奇幻中,看见女性觉醒与人性深处的微光

日期:2025-07-10 18:07:20 / 人气:21


尚未正式上映便凭借点映口碑引爆期待,《聊斋:兰若寺》无疑是 2025 年暑期档最受瞩目的 “潜力股”。这部以《聊斋志异》为蓝本的动画电影,用六个风格迥异的故事篇章,在 “一寺一树一井” 的主线框架下,既延续了古典奇幻的诡谲浪漫,又通过现代视角的注入,让观众在光影流转间清晰触摸到 “女性觉醒” 的脉搏与 “人性探索” 的深度。
叙事革新:让古典故事照进现代困境
影片采用 “篇章式结构” 串联起《井下故事》与五个经典聊斋故事,既保留了原著 “短章叙事” 的灵动,又以 “兰若寺” 为精神锚点,赋予故事群像式的连贯性。这种结构创新,为传统文本的现代解读提供了绝佳载体 —— 每个故事不再是孤立的志怪传说,而是通过 “井下”“寺中” 的空间呼应,形成对 “人性困境” 的多维度探讨。
《鲁公女》篇将 “人鬼情未了” 的古典母题,转化为跨越时空的信物追寻。当男女主角的命运因一枚玉佩在百年间交错,情感张力不再依赖 “人鬼殊途” 的悲情,而是聚焦 “记忆与遗忘” 的永恒命题,其细腻的情感刻画堪比《你的名字》中 “跨越时空的羁绊”,却更添东方哲思。《画皮》篇则以宋画的雅致笔触,将 “换皮” 的惊悚桥段升华为对婚姻关系的深刻叩问:鬼魂撕下皮囊的瞬间,也是陈氏(原著中王生之妻)直面婚姻假面的开始 —— 她不再是传统叙事中 “隐忍的贤妻”,而是在丈夫被迷惑时,敢于戳破谎言、反抗命运的觉醒者,让 “身不由己” 与 “自由意志” 的辩证关系有了具象化表达。
最具颠覆性的改编当属《聂小倩》。故事被置于民国背景下,宁采臣与燕赤霞的冒险被重构为现代性的道德抉择:当小倩的魂魄被困在疾驰的火车轨道上,一边是 “拯救爱人” 的本能,一边是 “遵守阴阳法则” 的禁忌,宁采臣的挣扎实则是对 “个体情感与集体规则” 冲突的隐喻。而小倩的形象彻底摆脱 “柔弱女鬼” 的标签,红衣飒爽的她在铁轨上与命运对峙时,那句 “我的魂魄,我自己守”,已然是女性掌控自身命运的宣言。
女性觉醒:从 “被拯救者” 到 “自我主宰” 的破壁
非著名娱评人吴清功指出的 “女性角色极具现代感”,正是影片最亮眼的突破。在《聊斋:兰若寺》中,传统聊斋故事里依附男性的女性形象被彻底重构,每个女性角色都带着对 “自我” 的清晰认知,在奇幻设定中绽放出独立人格的光芒。
聂小倩不再是等待宁采臣救赎的菟丝花,她熟知阴阳法则,却敢于为自由打破规则;面对恶鬼胁迫时,她的反抗不是哭求庇护,而是以智慧周旋,最终与宁采臣形成 “共生式救赎”—— 这种平等的情感关系,早已超越了古典叙事中 “人救鬼” 的单向模式。《莲花公主》篇中,公主兼具古典柔美与坚韧勇气,当王国遭遇危机时,她拒绝成为 “和亲的牺牲品”,而是亲自披甲上阵,其台词 “国之兴亡,非女子一人可换”,道破了对女性 “工具化” 的批判。
《画皮》中的陈氏更是女性觉醒的典型。当丈夫沉迷于 “画皮鬼” 的美貌时,她没有选择传统叙事中的 “忍辱负重”,而是撕开婚姻的温情面纱,直面丈夫的懦弱与自私。影片中那个经典镜头:陈氏将丈夫藏起的 “画皮” 掷于地上,火焰中浮现出她从 “贤妻” 到 “觉醒者” 的蜕变,恰是对 “女性在传统关系中压抑与反抗” 的生动诠释 —— 她要的从来不是 “丈夫回心转意”,而是对 “自我价值” 的确认。
这些女性角色的塑造,跳出了 “美貌”“痴情” 的单一维度,她们有欲望、有挣扎、更有对 “自主选择权” 的执着。正如导演在访谈中所说:“蒲松龄笔下的女性本就带着反叛精神,我们只是剥离了时代的枷锁,让这份精神更贴近当代人的情感体验。”
人性探索:在奇幻外壳下追问 “存在的本质”
影片的 “东方奇幻现实主义” 不仅体现在视觉风格上,更渗透于对人性的深度挖掘。每个故事都以奇幻设定为切口,触及 “善恶边界”“生死意义”“自由与责任” 等永恒命题。
《井下故事》作为串联全篇的线索,以一口古井连接阴阳两界,井底的倒影既是鬼魂的执念,也是活人的欲望。当不同角色在井边直面 “真实的自我” 时,影片抛出的追问振聋发聩:“你害怕的是鬼魂,还是不敢面对的自己?” 这种将 “灵异现象” 与 “内心困境” 绑定的叙事,让奇幻故事有了照进现实的力量。
即便是反派角色,也跳出了 “非黑即白” 的扁平设定。《聂小倩》中的黑山老妖,其作恶动机被追溯至 “生前因爱而不得的执念”,让 “恶” 有了人性的根源;《画皮》中的鬼魂,撕下皮囊后露出的是对 “被爱” 的卑微渴望,她的自我救赎之路,本质上是对 “存在价值” 的追寻 —— 当她最终选择 “不再依附他人目光”,恰恰完成了对 “人性” 中 “自我认同” 的终极探索。
技术与美学:为思想内核披上惊艳外衣
作为追光动画 “新文化” 系列的续作,影片在视觉上延续了《长安三万里》的东方美学,更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。六种风格的视觉语言与故事气质精准匹配:《鲁公女》的黄泉世界单帧渲染耗时 220 小时,恢弘的亡者景观中,每一缕雾气都带着 “思念” 的温度;《画皮》的宋画风格,用淡墨晕染出婚姻的朦胧与诡谲;民国背景的《聂小倩》则融入老上海的建筑肌理,火车轨道与古建筑的碰撞,暗喻传统与现代的冲突。
这种技术创新从未脱离叙事本身。当聂小倩的红衣在铁轨上与蒸汽火车的白烟交织,色彩的强烈对比既带来视觉冲击,更象征着 “传统鬼魂” 与 “现代文明” 的碰撞;《莲花公主》中,公主战甲上的莲花纹路随战斗绽放,既是东方美学的极致呈现,也是 “柔美与力量共生” 的女性意识外化。
从女性觉醒的深刻刻画,到人性困境的多维探讨,《聊斋:兰若寺》用动画的形式证明: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可以与当代人对话的精神遗产。当观众为聂小倩的呐喊动容,为陈氏的决绝鼓掌时,影片已然完成了它的使命 —— 让古典故事在现代语境中重生,让每个观者在奇幻世界里,看见自己内心的微光。

作者:门徒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门徒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