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日本“失去的30年”看打工人的教训

日期:2025-08-09 11:15:10 / 人气:20



今年暑假,我去了大阪,在一家知名的药妆店松本清,结识了一位来自天津的姑娘。她正在日本读大学,即将毕业。我下意识地问她,毕业后打算回国找工作吗?她略微迟疑后回答,这就是她毕业后要留下来工作的地方。我有些意外,毕竟松本清虽然颇具名气,但营业员这份工作,和大多数年轻人心仪的坐办公室的白领岗位相比,吸引力似乎没那么大。

出于好奇,我忍不住询问她的收入情况。她告诉我,作为暑期工,她的时薪是1600日元,她还觉得这个薪资有点低,“XX店(我没听清具体店名)能给到2200呢,不过在这儿工作比较轻松,不用怎么加班。”我着实吃了一惊,按照当时汇率,1600日元约合80元人民币,就算一个月不加班,收入也能接近1.4万人民币。每小时80元,在上海,就算是薪资福利最规范的星巴克,暑期咖啡师每小时工资也就在20 - 25元左右,差距接近4倍。

从2005年我毕业至今,听到的关于日本经济的描述,大多是“失去的30年”“螺旋通缩”“低欲望社会”。然而,如今日本打工人似乎正从这30年的经济困境中慢慢恢复,反观我们,职场人却似乎开始面临当年日本职场人曾遭遇的难题。回顾日本打工人的经历,我们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呢?在我看来,核心教训就是:千万别盲目跟着日本政府的节奏来规划职业生涯。

体制内真的是最佳选择吗?

当下,体制内的编制岗位成了众多大学生眼中的香饽饽,考编考公成为了热门选择。在企业工作,打工人常常要承受加班、大小周的压力,还面临降薪裁员的风险,甚至可能遭遇上级的不合理对待,所以稳定的编制内岗位似乎成了职场人的理想之选。

我们看到,考公考编的群体越来越庞大。2023年,有260万人报考3.7万个岗位,而到了2024年,情况更甚,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超过300万人,平均每77人争抢一个岗位。政府也确实在努力通过编制和国企吸纳更多人才,以提升就业率,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,从而维护社会稳定。2022年,上海甚至给街道办和居委会下达了硬指标,要求招聘应届毕业生。如今,很多国企也被要求,社招可以不强制,但校招必须开展,而且要多招人。

但这体制内的路,真的是我们的最优解吗?其实,当年的日本打工人就已经走过类似的路,而且是按照日本政府的引导去做的。

日本的大基建与大文旅计划

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,为了缓解就业压力,1991年起,日本政府开始采取大幅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式,大力推动基建建设以支撑经济。1992年推出乡村基建振兴法案,1995年推出乡村休闲促进法。前者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基建项目,包括修路、修桥、修建高铁等;后者则类似于我国中西部城市热衷的文旅项目。

东亚邻居在解决经济问题时,思路还真有相似之处。然而,需求并非能凭空创造出来。在螺旋通缩的经济状态下,日本的企业和老百姓都捂紧钱包,不敢消费。这些项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安置就业人群,避免大量失业人口聚集在东京、大阪等大都市,引发不稳定因素。日本连续开展了5 - 6年的乡村振兴计划,一度让原本升高的失业率有所下降。

资金从何而来?

政府可以撒钱投资,但资金从哪里来呢?我们不禁感慨,过去30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,高楼大厦拔地而起,地铁线路纵横交错,高铁通到了村里,4G、5G网络广泛覆盖。但这一切的背后,花费了巨额资金,这些钱究竟从何而来?更重要的是,提供资金的主体是否能一直保持雄厚的财力?

就拿我们享受的便宜高铁、便捷的城市轨交来说,在我看来,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在背后支撑。其大致逻辑是:房地产价格上涨,老百姓拿出未来30年的收入买房,政府从而获得大量税收,有了资金后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,进而推高房价,不断上涨的房价又吸引更多老百姓贷款买房……但到了2025年,这个模式似乎行不通了,就像过去20年很多互联网创业的美好故事一样,讲不下去了。

我有一个实习生的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。他2022年毕业,2021年就签了深圳的一所高中当老师。当时深圳招老师竞争异常激烈,因为年薪高达30万以上,还提供户口和编制,所以一直备受应届生青睐。那一年,深圳中学招聘来的老师大多是清北的博士、硕士,可谓是高端人才云集。但当我的实习生即将毕业去上班时,他发现情况不对了。那30万薪水中很大一部分奖金,其实是来自深圳市政府的补贴。深圳愿意补贴优质老师,是为了提升城市的吸引力,增强对人才的竞争力,而这种吸引力最终会体现在房价上。房价上涨带来的税收,能让政府有资金补贴老师。一旦这个循环断裂,原本承诺的高薪就难以兑现。而且,未来所谓的稳定也并非板上钉钉。

日本的平成大合并

日本就走了这样一条路。持续为基建投入6 - 7年后,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,日本财政遭受重创,不少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,尤其是乡村地区,一些规划好的度假村无人问津,这和我们当下部分地区的情况有些相似。

为了挽救财政,日本推出了平成大合并政策,也就是精简机构、缩减投资。这一举措确实让日本财政状况得到了改善,但那些跟随政府大基建项目就业的打工人和基层公务员却遭殃了。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到大城市,但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历,他们的履历在大公司眼中不再有竞争力,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只能去便利店当服务员。这不仅导致了学历贬值,大学本科学历的薪资涨幅甚至不如大专、中专学历,还让这些职场人陷入了困境。

给打工人的启示

写这篇文章,并非是要指责日本政府。经历了2020 - 2022年的一些事情后,我对所谓的“万能组织”也有了更理性的认识。日本政府也是由普通人组成的,他们在决策时也可能会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,从自身立场出发。

在经济上升期,政府政策往往能带来诸多发展机遇,热钱也会流向有政策支持的领域。此时,跟着政府的方向走,可能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,不同的选择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。

然而,在经济停滞时期,未来充满不确定性,政府也可能因各种原因调整政策。就像日本政府为了提升就业率推出大基建项目,遇到危机后又进行机构精简,导致之前依赖这些项目的打工人失去工作。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,打工人未必要盲目跟随政府的节奏。人人都选择的路,比如体制内岗位,虽然当下看起来稳定,但未来可能因各种因素不再可靠。人多的地方必然竞争激烈,无论是所谓的“铁饭碗”还是“瓷饭碗”,都可能面临内卷的困境。打工人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,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
作者:门徒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门徒娱乐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