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在惯着王家卫
日期:2025-11-03 15:21:10 / 人气:6

录音事件引发“塌房”质疑
近日,王家卫前工作人员古二放出的录音内容,让大众对王家卫有了“塌房”之感。在录音里,王家卫私下谈论他人时嘴碎,如讨论金靖的胸部、评价游本昌和陈道明等,这与大众心中那个文艺之神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。此前大众对王家卫盲目推崇,如同曾经对张叔平、周迅的过度迷恋,是一种群体症候,而如今这种“祛魅”让王家卫走下神坛。
王家卫的早期职场经历
TVB时期
1982年,王家卫进入TVB电视台工作,他大学学的是平面设计,专业与编写剧本不对口。他在这一时期协助电视教父甘国亮写香港市民喜剧,但大众对他这段经历印象不深。
新艺城时期
随后王家卫去新艺城写电影剧本,因效率问题被老板黄百鸣留意敲打。黄百鸣要求他两三个月出作品,他却表示要躲起来才能写,这与黄百鸣期望的快速产出形成矛盾。黄百鸣以自己写《搭错车》仅用48小时为例,对王家卫的慢工出活不满意。那个时代香港电影处于黄金时期,各方面都分秒必争,王家卫这种效率难以让黄百鸣满意,他回忆黄百鸣要求10分钟几个笑点、多久来一场飞车戏,而王家卫不想写这样的内容。不过,这可能是王家卫美化艺术追求与现实期待矛盾的说法,从黄百鸣的反应来看,他可能从未后悔炒王家卫鱿鱼。王家卫在新艺城写的《彩云曲》鲜为人知,其中一个男配角是刘德华。
永佳电影公司时期
离开新艺城后,王家卫去了永佳电影公司,老板是陈勋奇。他在这里写了《伊人再见》《小狐仙》等作品,但依旧没能声名大噪。不过他在永佳公司的电影以及刘镇伟的《猛鬼差馆》里客串过警察且没戴墨镜。陈勋奇对王家卫很照顾,这也使得王家卫后来让陈勋奇包办了他多部电影的配乐工作,而他与不识货的资本家黄百鸣渐行渐远。
王家卫的成功之路
早期合作与积累
王家卫步入导演圈的路上,刘镇伟、谭家明、邓光荣起到重要作用。他和大荣公司的刘镇伟成为死党,合作的《猛鬼差馆》《猛鬼学堂》系列票房不错,证明了王家卫的商业价值。他编剧的《最后胜利》提名金像奖最佳编剧,展现了艺术潜力,该片导演谭家明是他在TVB的前领导,很欣赏他。在制片人邓光荣的支持下,王家卫开始执导电影。
《旺角卡门》与风格初显
1980年代末,王家卫执导《旺角卡门》,影片把刘德华和张曼玉的爱情拍得落地唯美,有港岛独特的浪漫,与当时直来直去鬼马欢乐的风格形成区隔,让观众有焕然一新的感觉。虽然该片不是特别卖座,但王家卫独特的风格让观众解腻,午夜场观众反应热烈,他站到了观众口味转向的时间节点上。
《阿飞正传》与风格成熟
不久后,王家卫说服邓光荣投资拍摄《阿飞正传》,这是他风格成熟的里程碑。影片反复提及无脚鸟的传说,把每个角色都定义为无法停驻的无脚鸟,人物在漆黑狭窄的房子里跌跌撞撞前行,没有明确的终点。邓光荣看完首映后黑着脸离开,可能不理解电影在梁朝伟阁楼梳头那段结束。但转年《阿飞正传》拿下第十届金像奖最佳电影、最佳导演、最佳男主,让人们重新审视电影审美,王家卫把更强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烙印推向市场,获得了成功。
王家卫被“惯坏”的过程
投资人的信任与亏损
邓光荣是第一个惯坏王家卫的人。1990年《阿飞正传》投资4000万,票房却只收975万,气得他住院。但邓光荣在上映前连一格菲林都没看过,他对小王的信任达到了极致,这种“神级”信任成为一种开端。
风格认可与声誉斐然
王家卫在取巧的拍片方式下,把解读工作交给观众,观众因成功解读而欣赏自己和电影。法国新浪潮派强调导演个人风格和即兴创作,王家卫恰逢其时成为其在华语电影世界的代言人。《电影手册》将他赞誉为“199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作者之一”,昆汀亲自解读《重庆森林》,马来西亚学者张建德说王家卫的电影是欧洲艺术电影的东方变体,使得王家卫声誉斐然,拥趸来自香港以外的地方。
权威构建与符号暴力
王家卫的作品在内地公映后票房不尽人意,如《2046》《蓝莓之夜》《一代宗师》等。港媒过去对王家卫片场暴行的报道,被影迷援引为天才轶事。在权威媒体和影评人构建的符号暴力下,人们容易对王家卫产生滤镜,认为看不懂他的作品是审美能力不足。王家卫在《摆渡人》口碑崩塌时在微博说“我喜欢”,众多明星跟风站队,而说“不喜欢”的王传君被吐槽。这启示我们不要对内容创作者产生滤镜,王家卫的经历也表明一开始立下规矩和范儿,才能避免被过度纵容。
作者:门徒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“中国第一程序员”,37年成正果11-03
- 谁在惯着王家卫11-03
- 墨西哥坟头,挤满蹦迪的中国人11-03
- 新能源免购置税倒计时:多家车企...11-03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