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kTok杀入YouTube腹地:四步棋如何搅动千亿CTV广告市场?
日期:2025-07-04 09:43:24 / 人气:4

6月末,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曝出重磅消息:TikTok正秘密开发智能电视(Smart TV)专属版本,目标直指三星、Roku、Fire TV等主流电视系统,最快年内上线。紧接着,戛纳国际创意节上,TikTok全球产品负责人David Kaufman公开表态:“客厅是下一条预算战线。”
这一系列动作释放的信号再明确不过——TikTok要抢YouTube的饭碗了。
据eMarketer数据,2024年美国有1.5亿人通过电视大屏刷YouTube,近1/4的联网电视(CTV)广告预算被YouTube收入囊中。更关键的是,广告主正在用真金白银投票:美国市场CTV端广告投放占比首次超过移动端(43% vs 42%),而一年前这一比例还是24% vs 51%。品牌预算正从手机屏幕和传统电视向大屏疯狂迁移,TikTok显然不想错过这场盛宴。
那么问题来了:手握短视频优势的TikTok,如何在这片被YouTube统治的战场撕开缺口?我们拆解了它的四步战略布局。
第一步:价格战抢市场——把CPM打到地板价
TikTok的CTV版本尚未上线,但它的进攻策略已经呼之欲出:用低价撕开市场缺口。
这招并不新鲜,但非常有效——前提是两个条件必须成立:
CTV广告市场还在膨胀:eMarketer预测,2025年美国CTV广告支出将再增16.8%,达到334.8亿美元,56%的品牌计划继续加码;
硬件入口未被垄断:Netflix、YouTube、Roku、Amazon虽已占据先机,但市场格局仍未固化,价格战仍有操作空间。
为什么能打价格战?
品牌算得过账:CTV广告的优势太明显——智能电视绑定家庭地址和设备ID,广告精准度拉满;屏幕上的“扫码购买”按钮让转化路径比移动端少一步;自动内容识别系统还能实时统计广告曝光效果,直接关联电商订单。
TikTok成本更低:YouTube TV的常规CPM在20 - 40美元,传统流媒体(Netflix、HBO Max)更是高达30美元以上。而TikTok的整体CPM自2024年初持续下降,完全有空间把CTV广告定价压到20美元区间,用性价比碾压对手。
简单来说,TikTok要做的就是:花同样的钱,让品牌在自家平台买到更多曝光。这招“以价换量”的策略,已经在移动端验证过可行性,如今复制到CTV市场,逻辑完全成立。
第二步:预装争夺战——用广告分成换入口
想让用户打开电视就能看到TikTok,光靠低价广告远远不够,还得让TikTok的图标直接出现在电视首页——这就是预装大战的关键。
但这一仗并不好打。看看竞争对手怎么玩的:
Netflix:简单粗暴,直接砸钱买入口。早在2011年,它就与三星、LG、索尼达成协议,在遥控器上设置专属红色按钮,系统首页第一屏也预留固定位置。甚至通过“Netflix推荐电视”认证,把“开机秒开+专属按钮”包装成卖点,反向推动电视厂商合作。
YouTube:走生态路线。Google通过GTVS/MADA协议,要求电视厂商预装一整套Google服务(包括YouTube),否则无法使用Play Store。今年5月,印度反垄断案披露的和解文件显示,这种排他性条款是强制性的。
相比之下,TikTok的优势并不明显——它没有Netflix的独家内容,也没有Google的生态绑定能力。怎么办?
答案是:广告分成模式。
参考NBC环球与Roku的合作案例:Peacock流媒体不愿让Roku独吞广告库存,最终妥协为“15%广告接入Roku DSP统一售卖,85%留给自己”。这种“拆账分成”模式既能降低厂商前期成本,又能保证平台核心收益,成为TikTok破局的关键。
当然,挑战也不小:
CTV用户更习惯长视频,短视频能否留住他们仍是未知数;
分成比例需要与多家厂商反复谈判,稍有不慎就会谈崩。
但机会同样存在:印度反垄断案已打破Google的预装垄断,Roku、Fire TV、三星等渠道仍有谈判空间。只要TikTok能说服部分厂商在首页或遥控器快捷键上给个位置,就能快速铺开装机量,为后续低价策略提供杠杆支点。
第三步:轻版权策略——不烧钱买IP,只做短视频二创
内容是平台的命脉,但TikTok短期内不会像YouTube那样砸钱买版权大战——它的策略是“轻量化授权+短视频变现”。
具体怎么玩?
体育赛事:拿下2025年世俱杯版权,但不直播比赛,而是做成短视频集锦、幕后花絮等内容聚合页;与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续约至2028年,专注短视频运营而非直播权。
影视内容:参考YouTube Movies早期模式,允许版权方上传完整版影视剧,TikTok提供二创工具,把长视频拆成搞笑片段、经典台词等短片,测试哪些内容在电视端更受欢迎。
这种玩法的好处显而易见:
零版权风险:不用提前支付天价版权费,而是根据数据反馈逐步加码;
算法优势最大化:通过短视频二创快速筛选高互动内容,为后续深度合作(如开设电视剧频道)提供决策依据。
如果某个老剧的“主角爆笑片段”在电视端爆火,TikTok完全可以找版权方谈“经典剧集专区”合作;如果区域联赛的短视频数据亮眼,未来也可能直接拿下转播权。
一句话总结:先试水,再押注,绝不all in。
第四步:数据验证——用透明报告说服广告主
低价策略能抢市场,但想让品牌长期掏钱,必须解决一个核心问题:如何证明TikTok TV的广告真的值这个价?
目前广告主的痛点很明确:CTV广告效果难以量化。归因难、数据碎片化、隐私限制等问题,导致品牌方“看得见流量,看不清价值”。TikTok的解决方案是分两步走:
跨屏去重:与尼尔森(Nielsen ONE)合作,把TikTok、CTV、线性电视的投放数据整合到同一份报告中,帮广告主看清“到底覆盖了多少真实家庭”。
精准测量:接入广告科技公司iSpot的测算方案,用独立观众数据证明增量价值(比如TikTok广告有58%的观众未被线性电视触达)。
这套组合拳的目标很清晰:用第三方数据证明TikTok TV的独特价值。当广告主发现TikTok能带来YouTube和传统电视之外的新增曝光时,提价自然水到渠成。
终极目标:从“移动端小弟”升级为“CTV大哥”
复盘TikTok的CTV战略,本质是一套“三步走”组合拳:
低价切入:用低CPM抢预算,验证市场需求;
做厚价值:通过广告分成预装、轻版权合作、数据验证提升平台粘性;
抬高溢价:在规模效应下逐步提高广告定价,争夺YouTube的核心预算。
挑战当然存在——测量体系必须足够透明可信,低价策略不能变成长期折价标签。但如果执行得当,TikTok TV极有可能成为YouTube在CTV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,甚至改写全球视频广告市场的格局。
毕竟,在商业世界里,没有永远的王者,只有不断的颠覆者。
作者:门徒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烧钱训练大模型,商业价值几何?...07-04
- TikTok杀入YouTube腹地:四步...07-04
- 十万买组讯,淋雨换镜头:短剧童...07-04
- 我们早该看清:母亲身份是被社会...07-04